Feb 27, 2008

潛水鐘與蝴蝶



家裡有這本小說很久了,卻從來沒有打開過
猜想電影會如何呈現奮發向上的狗血情節
但卻是一幕又一幕的主觀鏡頭
無論是模糊的、清楚的、真實的、想像的
這才叫做感同身受

但1995年~1997年的中風時間化作兩個小時太過浪漫
即使是主觀鏡頭也無法感同身受

我喜歡他任意移動的想像與記憶
當感到被監禁時,也可以獲得自由


title
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Let your imagination set you free

director
Julian Schnabel

writer
Ronald Harwood (screenplay)
Jean-Dominique Bauby (novel)

year
2007

country
france

genre
Biography / Drama

starring
Mathieu Amalric ... Jean-Dominique Bauby
Emmanuelle Seigner ... Céline Desmoulins
Marie-Josée Croze ... Henriette Durand
Anne Consigny ... Claude

2007坎城最佳導演獎,法國暢銷小說改編。

這是一個關於愛與勇氣的故事,也是珍惜生命的感人之旅,原著小說在台灣賣出30萬本的佳績。

1995年、鮑比還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才情俊逸,開朗健談,熱愛人生。然而,到了年底,44歲的他突然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還有作用。在友人的協助下,靠著眨動左眼,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這本不同尋常的回憶錄。

出書後二天,他去世。但他告訴世人,他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

本片除了改編自暢銷感人原著,幕前與幕後班底同樣巨星雲集。除了提名奧斯卡的導演朱利安許納貝,並請來兩屆奧斯卡金獎攝影傑努斯卡明斯基 (Janusz Kaminski,《辛德勒名單》《搶救雷恩大兵》)、製片凱薩琳甘迺迪(Kathleen Kennedy,《世界大戰》《慕尼黑》)與、Jon Kilik(《火線交錯》《臥底》),劇本改編部份則交由曾撰寫過《戰地情人》與《縱情天后》的優秀編劇Ronald Harwood。

故事中的兩位中心人物則由法國凱薩獎影帝 馬修亞瑪希(Mathieu Amalric,《凡爾賽拜金女》《慕尼黑》)與法國凱薩獎影后 瑪麗喬絲克羅傑(Marie-Josee Croze,《慕尼黑》)主演。

本片為朱利安許納貝執導的第三部作品,能寫能導的他,以第一部講述黑人作家身平的傳記電影打出名號,之後再度自編自導拍攝《在夜幕降臨前》,以古巴著名同志詩人艱困的一生為題,片中並請來強尼戴普與西恩潘反串演出,雖雖是新銳導演,朱利安敏銳的鏡頭與配樂功力,及文學改編的強項,讓該片獲得多達11項大獎並提名奧斯卡外語片。

Feb 26, 2008

海上花

張愛玲的寓景、寓物為情,表現在哪裡呢?
重複四段出現的重人飯局,和自由夢的表現手法相似
怎麼我聽了兩次一樣的表現手法,就覺得沒意思了呢

靈活的運用類型比較重要我想

Feb 22, 2008

爸爸別殺我 (Deadly Relations)

中文片名也太蠢了吧!
明明是很好看的片
葛尼斯派特羅真美,瘦長美女!
難怪裡面有一個人這麼眼熟,原來就是六人行的馬修派瑞啊
可惜這部片收尾有點遜
中間倒是很不錯
我喜歡嬉皮時代的裝扮!!


導演:
比爾坎登(Bill Condon)
演員:
馬修派瑞(Matthew Perry)
勞勃尤瑞奇(Robert Urich)
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

(1993)本片是由1999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葛妮絲派特洛(《莎翁情史》)的第一部大成本之作,她飾演一位辦理保險事務的律師李奧納(勞勃尤瑞奇,電視影集「愛之船」)的四個女兒之一;李奧納一向用訓練軍隊的方式教養子女,當他覺得家人們漸漸脫離他的控制後,便以為了家人著想的理由,展開了一連串欺騙與謀殺的恐怖手段;本片也是日後以電視影集「六人行」而聲名大噪的馬修派瑞(「殺手不眨眼」)初試啼聲之作。

小福爾摩斯

默片好好看!!!
大師中的大師呀
劇情和剪接技巧根本超越了現在的電影了
酷斃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rfzXSUQ2J0
這裡可以看完整的電影呢
太棒啦
我要看一百次

Sherlock Jr.
男主角跟編劇都是Buster Keaton
超有趣的,老師說比卓別林還了不起呢,雖然我跟卓別林一點也不熟,哈哈
http://www.busterkeaton.com

所謂的戲中戲,電影中的電影
好萊塢拍片的黃金定律之一,就是演員不能看鏡頭,因為演員看鏡頭,就等於在看觀眾,而觀眾看到演員在看他們,就失去偷窺的快感。而觀看電影的樂趣,就建立在偷窺。演員觀看鏡頭,以及電影中出現電影院,都會使觀眾「出戲」,也就是意識到自己在看電影,於是就無法沈迷於電影幻境,就會造成布萊希特所謂的「疏離效果」。
形式主義的反熟悉化,是形式主義電影理論的一個重要的概念。

看過Ingmar Bergman相關電影分析裡頭提及,Harriett Andersson演出的角色注視鏡頭的議題。這種直接「注視」是否為導演的刻意、想直接且大膽的與觀眾建立一種接觸,或者是說,讓觀眾「參予」,進而讓電影與觀眾之間有了互動呢(部分現代電影似乎喜歡用這種幽默的效果)?
關於英格曼大師的電影表現手法,我們將之歸類為「藝術電影」,或者是「反主流(主流=好萊塢)電影」。這種讓演員直視鏡頭的方式,會造成前面提過的「疏離效果」與「自我反射」現象,使得觀眾脫離電影幻境,所以我不會用「參與」這樣的字眼,而應該是造成觀眾的反思。說是造成電影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也是可以的。

zooka想到多年前在台北光點看的電影《午夜之後狂戀》
義大利原名Dopo mezzanotte (2004),英文名為After Midnight
大致上是在講一個電影資料館的館員援救一個情場失意的女子並愛上她的故事
重點是片中義大利的都靈電影博物館美豔驚人
還有片中有諸多向基頓致敬的橋段
不僅是向基頓片中的情節致敬
也向基頓經常在片中進行「發明」的作為致敬
我覺得滿有趣的,雖然影片敘事本身有點普通
另外,我今天查資料才發現這部片跟1989年的After Midnight好像有點雷同之處耶
不僅片名一樣,連主角是兩男一女都很類似
不曉得兩部片有沒有什麼關連?還是我想太多?
《午夜之後狂戀》正是向Buster Keaton致敬的影片,也是向都靈電影資料館致敬的影片。記得我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唉聲嘆氣──人家有這麼美的電影資料館,台灣為什麼沒有?

字卡的使用,是默片時期的一種慣例。但是正如同同學所說的,這些字卡對於不懂英文的非英語系觀眾(或文盲觀眾)並不會造成障礙,還是會有娛樂效果,畢竟電影是視覺語言。我很喜歡這些字卡耶,電影上了字卡,就擁有了一種古樸的浪漫感。

修修的每一句話都好迷人,我們只能說,從1895到1924,電影剛開始學習如何說故事,而且要說一個準確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電影藝術到今天還在學習的地方。

Feb 21, 2008

最好的時光--青春夢

看第二次最好的時光才知道舒琪的成功在哪裡
什麼是高級的隱喻、高級的台詞、高級的動作表情
好好喔~好喜歡~原來我是邏輯分明的人~~



本片在每一個段落開啟前都交代時間,從1911年大稻埕至四個月後武昌起義,屬於清末的階段,所以在本片的美術設計上增添了許多東方與西方的道具,例如第一幕的玻璃燈光罩裡面點的是燭火,取代了過去的高掛燈籠;另外在男主角的衣著上雖然穿著馬掛,卻戴上西式的高帽,和提著皮製的洋式公事包,但卻從公事包裡拿出一個手絹,手絹裡包裹著錢,很有趣味的對比;另外鏡子已經非過去的古銅鏡,而是矽製的玻璃鏡面,但外殼仍是木頭鏡框並以繡花遮上。



在本片的人物主要是男主角與女主角,沒有名姓。在「青春夢」片名未上字卡前,無法確定兩人的關係,但從臥房的設備和男主角熟悉的在房內洗臉、更衣、梳妝的動作,可以推知男女主角的情誼,再由雙方交談的內容,與下一幕男主角與眾人圍桌吃飯,女主角台上表演才藝,可以推知這是個古代青樓,下一幕立刻上了「自由夢」的字卡,觀眾大概可以掌握本片的時間、地點、主軸,只是不清楚此自由是「奔向自由」還是「無法自由」。



接下來的劇情階段以時間作為區分,依序是六日後、一個月後、三個月後,片中真實時間共為四個月。在本片不停出現的場景為女主角的臥室,藉由男主角不斷拜訪、離去的動作,和女主角所著的衣物可以知道時光的流去,和日復一日兩人相處的累積。從兩人的對話男主角正跟隨著梁公準備起義革命之事,所以代表著新時代的來臨,而女主角在整部幾乎沒有發表主動的言論,多為配合男主角,或是傾聽的角色,代表著舊時代的過去,但本片強烈矛盾的地方在於,男主角秉著革命的創新精神,卻仍幫青樓內的小妹贖身,但也因自己擁有家室,而無法給女主角承諾,並且在雙方意見表達上,仍是扮演著男性霸權的角色,一夫一妻制即使在革命人士仍有漏洞可鑽。而女主角則代表著典型悲苦的茶樓女子,片中使用許多刻板印象,例如溫順的服從男主角、服從青樓內的媽媽、教導即將出嫁的小妹維持婚姻之道,但在劇末使用許多小事件來代表女主角心裡的壓抑,例如當新一代的小妹來到青樓,藉著青樓媽媽撫摸女孩的身體,彷彿論金論兩的挑選物品,和琴藝老師教導女孩才藝時,女主角在另外的房間幽苦的跟唱著,在這個階段的一開始,鏡頭便做一個明顯的隱喻,那便是拍攝許多在室內盛開美麗的花朵,正向著戶外的陽光,就猶如女主角渴望自由,「青春夢」的主題以表達明確,觀眾開始等待結局,是成功還是不成功?



而到片尾時間過了一個月後時,本片的高潮來臨,當阿妹回到青樓答謝男主角的一百兩相助時,女主角在當夜房間裡,終於說出他內心的不滿,這是在本片女主角第一次掌握話題的發言權,而在此時背景音樂換成剛開始女主角在獻唱時的獨唱,營造緊張又憤怒的氣氛,但由男主角無奈的表情,和摸臉撐頭的動作,觀眾大概可以得知結果無望了,女主角在牆角掩面哭泣後,仍強忍失望繼續服侍男主角,道盡了兩者的真實身份—青樓女子與客人。



劇末最後的信和內容,則是高潮之後確定結尾,本片結束。

Feb 19, 2008

鯊魚愛老鷹

從頭到尾都好憋的片
想笑又笑不出來

不過
男女主角所作的每一件事情
怎麼跟我好像呀 哈哈

我也想參加動物扮裝party
和包著睡袋在草地上亂爬

Feb 13, 2008

ps, I love you

預告比正片好看
但希拉蕊史旺難得這麼女人味
在愛爾蘭山頂上的彩色混搭風回眸一笑
真的是太漂亮了

男主角也帥的讓人昏頭啊
這麼年輕就掛了誰會願意接受呢!!!

Feb 5, 2008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電影院

36個故事
so sweet

Feb 2, 2008

瘋狂理髮師

黑色、灰色、紅色